这两年远景的在行业里树立的“EC智能风机”的品牌,口碑确实不错。效果上来看,发电量的确是高。可能也是由于他们老板理念比较前卫,前几年就开始挖一些汽车行业的人才。在整个国内风机产业还停留在买国外图纸的典型传统大型制造业阶段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地搞自主研发和EC智能风机了。我听过是借鉴了很多汽车行业的经验,在传感和控制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行业里典型的传统风机在很多人眼里其实就是个插上叶片的发电机,但是远景把它看成一种智能终端:在风机的各个重要地方都安装了传感器。这个有点像现在很热门的可穿戴智能硬件:把风机个体(可穿戴是针对人体)各个重要部分的参数采集上传分析,比如温度啊,振动啊等等。我知道的他们有一套国内**的管理平台,在后端会处理这些数据,看到异常就及时报警,减少了故障停机时间。而且还可以像正常人体检一下,提前判断风机是不是处于“亚健康”运行的状态,甚至让故障不发生。而且,他们还在上海搞了一个云计算中心,把现在**热的大数据和云计算运用到了我们老土的风机行业,感觉一下子高大上起来了。
其实在行业里的大家都清楚,风力发电,说到底,是靠天吃饭的。和水力火力核力**的区别就是在于不稳定。不仅风速不稳定,风向也不稳定,你根本不知道下一秒来风会是个什么情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草原或者旅游的时候看见过风机。你盯着看一会就会发现,其实他不是一动不动的,机头会来回转动。术语叫偏航,目的就是随着来风的方向转,始终**风是正对着刮的。然后如果你有一个望远镜,你就会发现,不仅仅是机舱,叶片其实也会旋转,术语叫变桨。目的是根据风速调节角度,既能“吃”到风,又不至于说风突然变大,会对整个机组传栋梁和塔筒造成冲击。了解完这些,你就知道远景的大数据和云计算会是怎么工作的了。传统的风机其实有点像低端生物,只会对环境做“条件反射”,测到风从哪里来就往哪边偏,测到风突然变强,就变桨降载。可是,就算你再快,毕竟是“事后诸葛亮”,能量已经损失或者损害已经发生了。这个每次累积起来对收益和寿命影响就相当客观了。远景也就是看到了这一点,然后积累来风的大数据,再基于云计算去挖掘,像做股票分析模型那样,把风的情况分成了若干种,每一种都是一个典型的图像。这样一来,风机就可以根据现阶段的来风,来看和那条图像**拟合,然后预测出下一秒的情况,提前偏航或者变桨。这个应当算是行业内很大的一个突破,相当于无缝衔接,理论上做得好的话,每一丝的风都没有浪费,然后又把伤害降到了0,提升机组发电量和寿命。